話說環湖二三事丨“環湖賽,能創造出不老神話”
“就從級別的提高、規模的不斷擴大、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些方面來說,環湖賽,絕對會創造出‘不老神話’, ‘百年環湖’這一賽事品牌的打造,不是夢想而是肯定能實現的目標。”曾經在第9屆環湖賽上創造輝煌,留下經典的吳生軍,如今是青海天佑德車隊的教練員之一。他對環湖賽發展的概括,使我將環湖賽與一顆生長了十八年的樹聯想到了一起,它的根部已經愈發健壯,樹冠也已郁郁蔥蔥。
(資料圖)2012年吳生君在環湖賽中 圖片來源:Biketo.com|自行車網
每年都觀看環湖賽的我,看到的是關注這項賽事的人越來越多。而吳生軍告訴我,2006年他第一次參加環湖賽時,環湖賽的級別還只是2.2,屬于公路自行車職業賽事中最低級別的比賽,而如今的環湖賽已經是2.HC,是洲際頂級賽事,與世巡賽只差一個級別,跨越4個級別的發展,足見環湖賽的強大“生命力”。在他看來,環湖賽再升級,只是時間問題。
在有過輝煌、遺憾和難忘的環湖賽生涯里,吳生君拿過代表爬坡總成績第一的圓點衫、亞洲最佳的藍衫。而面對過去取得的成績,對比現在環湖賽的整體水平,吳生君坦言,面對國際高水平職業隊的不斷加入,本土車手的壓力越來越大,只有從技術裝備、隊伍素質、技戰術水平等各方面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在水平越來越高的環湖賽上,占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前,比賽裝備就是硬傷。就從水壺說起,記得我剛參加環湖賽時用的是大口螺旋擰口蓋水壺,結果行進中一喝水,半口在嘴里,半口就在衣服上,這看似無關緊要,但其實在長途騎行中所產生的阻力非常明顯。如果不補充水分體能就跟不上……”吳生君笑著,但我卻聽出了其中的艱辛。“如今從裝備、訓練水平等各個方面,我們已經沒有多少差距了。我們的比賽用車已經從以前的鋁合金材質,換成了T1200的碳纖維材質,這種材質的車架不僅結實而且非常輕……”
吳生君在比賽中 圖片由吳生君本人提供
對于今年車隊在人員架構上作出的調整,在吳生君看來是隊伍更加成熟和全面的表現。“以前,我們的車隊是一支典型的爬坡型車隊,隊中不乏爬坡好手,但平道沖刺卻是短板。今年,我們特意引進了意大利的平道沖刺手馬里尼·尼古拉斯,伊朗的薩法薩德·薩義德等優秀外援,他們的加入對提高本土車手的能力以及團隊技戰術水平的發揮都有促進和帶動作用。”
而讓吳生君更加欣慰的是,環湖賽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職業賽事體系,而是由此帶動的全民自行車運動發展,“參與自行車運動的人群正在擴大,為自行車運動人才的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吳生軍說,環湖賽在不斷發展和壯大,讓后備人才的儲備和選拔也擁有了更好的條件,由環湖賽衍生的業余賽事開始遍地開花,這一切都為打造“百年環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的環湖賽會越來越“老”,但會常“青”,比賽也會更加專業化、國際化。